近日,我所分子反應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傅碧娜研究員、張東輝院士團隊揭示了氣相反應Fˉ + (CH3)3CI中雙分子親核取代反應(SN2)通道消失的本質,為理解親核取代反應提供了一個不同于教科書的新視角。
SN2是有機化學教科書上的經典反應,也是合成化學中最重要和最實用的一類工具反應。因此,SN2反應的機理研究一直以來都受到科學家們的廣泛關注。Fˉ + RCI → FCR + Iˉ型氣相反應已經得到了許多研究,其中包括最近的一些高分辨交叉分子束實驗。研究發現,隨著中心碳級數的增大:-CH3 → -CH2CH3 → -CH(CH3)2 → -C(CH3)3,SN2反應通道逐漸變弱至消失,與之競爭的雙分子消除反應(E2)則逐漸成為唯一主導通道。其中的原因被解釋為進攻方受到的“空間位阻”變大,無法有效地進攻中心碳原子,這一觀點與傳統有機化學教科書一致。雖然Fˉ + (CH3)3CI反應中SN2的勢壘比E2稍高,但是它的放熱比E2多了將近1eV。因此基于這些事實,Fˉ + (CH3)3CI中SN2的反應性被完全抑制的根本原因仍然存疑。
本工作中,研究團隊從原子分子水平和微觀動力學角度揭示了這類SN2反應被完全抑制的原因。研究團隊利用基本不變量—神經網絡方法構建了15原子氣相反應體系Fˉ + (CH3)3CI的精確的全維(39維)勢能面,這也是迄今為止已報道的涉及的最大反應體系的全維全域勢能面?;谶@個勢能面,該團隊開展了精確的動力學模擬,計算結果重現了交叉分子束實驗的散射角分布和平動能分布;同時,SN2的反應截面相比E2基本可以忽略這一理論結果也與實驗一致,證明了全維勢能面和動力學模擬的準確性。
進一步地,該團隊發現采用修飾勢能面的方法徹底阻斷E2通道后,計算得到的SN2反應截面增大至E2同一量級。這個巨大反差表明了抑制SN2反應的本質原因是叔丁基碘(CH3)3CI中甲基與Fˉ的高反應性而并非中心C的空間位阻。為了進一步確認,該團隊按照相同的思路探究了Clˉ + (CH3)3CI 在阻斷E2通道前后SN2反應截面的變化,得出了相同的結論。
該研究澄清了Fˉ/Clˉ + (CH3)3CI 氣相反應中,抑制SN2反應的原因不是空間位阻效應,而是E2的競爭因素,即甲基中的H原子與親核試劑太容易反應導致。該工作為如何提高有機反應中SN2的產率提供了新思路,即除了改變中心原子周圍空間位阻的傳統做法,還可以通過抑制中心原子所連取代基的反應性來改善。
相關成果以“Unexpected Steric Hindrance Failure in the Gas Phase Fˉ + (CH3)3CI SN2 Reaction”為題,于近日發表在《自然-通訊》(Nature Communications)上。該工作的第一作者是我所1113組博士后盧曉曉和商辰堯博士。該工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、遼寧省興遼英才計劃等項目的支持。(文/圖 盧曉曉)